数字化建设的三种逻辑
文学写作,讲究先立意,后选题。所谓立意,指的是写作者观点表达的高度、境界或情怀。举例来说,时代变迁是一种立意,生活意趣则是另一种立意。立意明确了,然后才是题目的选择,即,选择何种角度作为切入点。比如,从衣、食、住、行等角度来选题,以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意趣。
数字化建设同样有所谓的立意。立意不同,数字化建设的高度不同,给组织带来的影响和价值也不同,其建设和推进的逻辑也不同。按照笔者的理解,数字化建设主要有三种形式的立意和逻辑——数字化赋能、数字化淘金和数字化变革。
数字化赋能
数字化赋能的逻辑,是把数字化工作聚焦在组织的能力提升上。具体来说,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,来强化或提高组织在某个领域的业务能力,以达到提升组织运行效率,降低组织运行成本、开拓销售渠道等目的。
数字化赋能的切入点往往是组织的某个局部,期望的是以点带线,以线带面,以面带体的方式来推进组织的数字化建设。数字化赋能的本质是渐进改良式、春风化雨式的优化,它带给组织的影响和收益是局部和细小的。比如,流程自动化机器人(RPA)的应用,就属于赋能式数字化建设。
在赋能式数字化建设中,业务部门是台前、是主角,是鲜花;数字化从业人员是幕后,是配角,是绿叶。
数字化淘金
通常来说,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开支是以管理费用的形式来核算,投入上体现的是费用性支出,产出上体现的是管理效率的提升。淘金式数字化建设,主要内容就是把数据当成组织的战略性资产,并与无形资产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。按专家们的观点,对组织来说,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重要。
数据型无形资产的特点是利用价值长久,但重建的成本非常巨大。通常,组织的数据型资产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定义,业务流程的定义,客户画像和市场洞察,等等,它们可以为组织的开源和创利活动提供重要支撑。
在淘金式数字化建设中,数字化部门不再是职能或支持部门,而成为组织的核心业务部门,数字化从业人员也将独立于业务部门来开展工作,并体现自身的特有价值。
数字化变革
有的时候,运营的高效率弥补不了产品或服务的低竞争力,而缝缝补补式的改良也无法避免组织日趋衰退的命运,这样的组织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、颠覆式变革。变革式数字化建设,就是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为契机或导火索,推动组织在产品或服务、组织架构、商业模式、企业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。
在变革式数字化建设中,作用的对象不仅仅是组织的能力或资产组合,更主要的是产品或服务的重定义,是组织架构的重搭建,是商业模式的重塑造,是集技术、管理、组织、商业、生态等为一体的颠覆式创新,要求数字化从业人员具备变革领导力。
战略的共鸣
本文中,笔者之所以提出三种逻辑的数字化建设,其目的是确保数字化战略能够与组织的发展战略共鸣和对齐。
如果组织的老板或CEO想要的全方位的变革,数字化从业人员的工作思维还停留在数字化赋能层面,就无法与老板或CEO的频道对接,也就得不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。
又或者,如果组织的老板或CEO不希望做太大的改变,而数字化从业人员却力推变革式数字化建设,也同样得不到老板或CEO们的认可和支持。
根据笔者的观察,很多老板或CEO其实想要的是数字化变革,而数字化从业人员又往往没准备好,也就避免不了被下课或被边缘化的命运。
工作的范式
数字化赋能,数字化淘金,数字化变革,三种不同形式的数字化建设逻辑,在技术上可能没有明显的区别或界限,但立意不同,要求数字化从业人员做准、做好相应的角色定位和领导力选择。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型领导者或CIO(Chief Information Office)也许能胜任赋能式数字化建设,而淘金式数字化建设则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商业洞察力,需要的是复合型领导者或CDO(Chief Digital/Data Officer)。变革式数字化建设对相关人员的要求又不一样,它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商业变革者或CINO(Chief Innovation Officer)。
小结
对于某些专家来说,数字化就是一个框,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,具体装什么或怎么装,无非是当事人所处的立场如何。对于数字化从业人员来说,数字化这个框要装什么和怎么装,首先取决于老板或CEO的想法,也只有与老板或CEO的思想处于相同频道并产生共鸣,数字化从业人员才能明确工作的方向,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。
数字化建设的三种逻辑
丁肇之
7 六月, 2021
分享这篇文章
存档
登录 留下评论
数字化六度思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