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果欲学诗,功夫在诗外。要想深入认识企业信息化,就要跳出信息化来看信息化。因而,我们谈企业信息化,不仅要从形而下的层面,从大数据、ERP等技术或工具的角度去谈;也要从形而上的层面,从价值观、方法论等哲学或文化的角度去谈;而且,形而上的认识比形而下的认识更重要。
借用认识论的构建体系,我们可以从价值、原则、方法、现象等角度逐自上而下来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,即何为企业信息化的价值?何为企业信息化的原则?何为企业信息化的方法?以及如何看待形形色色的信息化现象、技术、案例和实践?
图1:认识论的体系框架
企业信息化现象、技术、案例和实践是“事”,“事”有万。如果就事论事,我们就可能迷失在“事”之表象丛林中。如果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,找到“事”背后的“理”,“事”有万,而“理”则一,我们就可执“一”以驭“万”,执“简”以驭“繁”。
“事”是具体的,“理”是抽象的;“事”是特殊的个体,“理”是一般的存在。由“事”求“理”,需要依次经过“方法”、“原则”和“价值”的“驿站”。王阳明说:“心外无物,心外无理。” 任何“事”或现象的背后,都是某种价值观在推动。价值观的发展遵循某些基本规律,这就是原则,原则又是按照某些方法或步骤而物化为实践和现象。
对企业信息化而言,从“理”到“事”,从价值 原则 方法 现象,我们需要一以贯之和纵向打通,这可以借助《易经》的“四易”之法来诠释。物极谓之变,物生谓之化,“变”和“化”往往同时发生,而《易经》的“易”兼有“变”和“化”的意思;也可是这么说,企业信息”化就是企业信息“易”。
《易经》之“易”有“四易”:变易,交易,简易和不易,变易的是现象,交易的是方法,简易的是原则,不易的是价值。


图2:企业信息化之“易”
企业信息“易”之变易,针对的是信息化工作的现象,要求我们就事论事,随机应变,千事千面,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化或裁剪,从而因“事”而易。因而,就有研发领域信息化、供应链领域信息化、制造领域信息化、营销领域信息化、虚拟研发、智能制造、大数据营销等之类的说法。这就像观世音菩萨,有千万化身,时而化身为年高德劭的老者,时而化身为风姿绰约的少妇,时而化身为天真可爱的幼童,各种变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因缘说法,因事因人而教。
企业信息“易”之交易,针对的是信息化工作的实践过程,要求我们要虚实结合,因缘际会,水乳交融,要求IT与业务融合,要求结果导向,始于业务痛点,终于业务痛点。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。对于企业信息化而言,业务是“皮”,信息化是“毛”,两者应该有机融合;没有信息化,业务就是“光皮猪”;没有业务,信息化就是“无根水”。“交易”二字,尤其点出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融合之“睛”,比如基于用户体验的旅程地图和场景设计。法国达索公司更是把“交易(Interactive Application,IA)”二字作为其CATIA、ENOVIA、DELMIA、BIOVIA、SIMULIA、GEOVIA、3DVIA等软件产品的关键词,大家可体会之。
企业信息“易”之简易,针对的是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和表现,其关键词是“简单”和“易从”,这也是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原则。所谓“简单”,一则是企业信息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企业更顺畅、更容易地运营,二则是企业信息化的表现或人机界面要尽可能简单,符合精益(Lean)的原则,为用户展现“恰恰好”的信息;所谓“易从”,指的是企业信息系统的学习成本低,可以快速地被用户所接受和灵活使用。企业信息化的“化”,本身就有普遍性的内涵,即普遍地为用户所接受;如果IT系统不能做到“简则易从”,就很难实现其普遍性,更不能称之为“化”。
企业信息“易”之不易,指的是企业信息化的终极价值,即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时刻保持“企天合一”。何为“天”?这里的“天”指的社会和市场趋势,是社会变化、技术发展和用户诉求等个体之总合,是她们的最大公约数。优秀的企业,无一不是实现了“企天合一”,比如苹果、拼多多等公司对人性的把握。只有时刻与发展趋势合拍,针对趋势来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,企业才可能在市场立足。企业的“天”时刻在变,但与“天”始终保持合拍的总要求不变。要想“企天合一”,企业首先必须了解“天”,和趋势或变化做朋友,这也是企业信息化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。

绩效来自于行动,出路取决于思路。企业信息化工作要取得好的成效,首先要在提高信息化的系统认识上着手,从信息化的指导思路上着手,这就要求信息化工作者跳出“信息化”来做信息化,从社会发展和企业全局来看信息化,从哲学本质和文化层面来看信息化,从信息化现象的各种“事”去寻找其背后的“理”。用“理”做思路指导,指导信息化的工作布局,而企业信息“易”之“四易(变易、交易、简易和不易)”则可帮助我们做到“理”“事”合一。

图3:跳出信息化做信息化
绩效来自于行动,出路取决于思路。企业信息化工作要取得好的成效,首先要在提高信息化的系统认识上着手,从信息化的指导思路上着手,这就要求信息化工作者跳出“信息化”来做信息化,从社会发展和企业全局来看信息化,从哲学本质和文化层面来看信息化,从信息化现象的各种“事”去寻找其背后的“理”。用“理”做思路指导,指导信息化的工作布局,而企业信息“易”之“四易(变易、交易、简易和不易)”则可帮助我们做到“理”“事”合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