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化六度思维

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道”和“器”,是一对经常被讨论的话题。“器”指的是形之可见的事物,代表的是物质世界。“道”指的事物发展背后的规律,代表的是精神世界。对一门技能或学问而言,“道”还可指人们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;比如,兵道、武道、棋道、画道、茶道,等等。

从“器”至“道”,代表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,代表从事物的表象到事物的本源,体现的是思维的修炼和认识的深化。思维得越成熟,认识得越深入,人们就能更逼近真理和真知。在数字化建设中,数字化建设的成效大小,首先决定于数字化思维的高度和深度,而这是一个由“器”返“道”的过程,笔者称之为数字化六度思维。
 
图片
1:数字化六度思维

系统思维

此系统思维非彼系统思维。这里所说的系统思维,指的是人们把对数字化归结为某某IT系统,认为数字化建设就是要实施某某IT系统的认识。比如,认为数字化建设就是实施和应用ERP系统,实施和应用PLM系统,实施和应用CRM系统,等等。
系统思维是最低层次的数字化思维。之所以这么说,就是因为某某IT系统只是指月之“指”,是有的放矢的“矢”。如果把数字化建设简单归结为某某IT系统的实施和应用,我们就很容易陷入到具体工具的表象中,而忘记了数字化的“初心”。
应用思维
在数字化建设中,我们会实施和应用到很多商业套装软件,从而为很多不必要的软件模块或功能买单。这就像娶媳妇,取来的不仅仅是媳妇,还有媳妇的七大姑八大姨。
商业套装软件的供应商往往宣称他们的系统功能很强大,这也有,那也有;而用户企业在做软件选型时也常常被形形色色的模块迷惑住,却忘记了其中的很多模块,他(她)其实是用不到的。
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思维,要求我们把需求进行提炼和解耦,在SOA架构的指导下,以应用场景的方式来实现。至于应用与应用之间的业务集成或数据交互,可以通过服务总线等形式来实现。
相比较前面所讲的系统思维,应用思维指导下的数字化建设,其所得到的数字化架构将更精益,更敏捷,更有扩展性。
流程思维
我们知道,局部最优不如整体最优,而组织在日常运营中的问题,往往发生在不同部门、不同岗位的衔接处。吉尔里·A·拉姆勒等人的著作——《Improving Performance, How toManage the White Space on the Organization Chart》,就明确提出将组织的“三不管地带”作为绩效改善的着力点。
流程思维,指的是在数字化建设中,我们要以流程为思考对象,通过流程建模、流程设计、流程实现、流程监控和流程优化等全生命周期的流程管理,通过流程贯通来实现组织整体的运营优化和绩效改善。
实际上,流程是组织能力的具体表现,IT系统或IT应用只是流程运行的使能,IT系统或IT应用的开发和实施应该围绕流程管理来展开。
在数字化建设中,流程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业务流程,还包括营销、人力资源等领域的用户体验旅程和员工体验旅程,等等。
数据思维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从哲学的角度来看,我们可以说万事万物皆为数,而数字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,还是要体现为对“数”做功,体现为数据的管理和应用。
现实世界中,万事万物都可概括为人、物、事。人与人之间,人与物之间,物与物之间,相荡相激,要么交换,要么转化,要么协作,要么融合,最终都以数据的形式来体现,而数字化建设的本质就是要用数据来表现人、物、事,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范式,在规律和范式中“淘金”,笔者称之为“数里淘金”。
数据思维告诫我们,所谓的IT系统、IT应用或流程管理,最终都是为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来服务。要想深入理解数字化建设的内涵,我们要从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的角度来看待现实工作中的事物,以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为指导,来推进数字化的建设工作。
问题思维
《实践论》是毛泽东主席的经典哲学著作之一。《实践论》的核心思想是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。在笔者看来,所谓的实践,就是人们解决问题的社会活动。小平同志也说过:“不管白猫黑猫,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”,讲的也是这个道理。
数字化建设是为了解决组织经营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而服务的。我们讲“有的放矢”,数字化只是“矢”,问题解决才是“的”。如果连“的”都还没有找准就开始“放矢”,那就是“无的放矢”,数字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其应有的成效。
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思维,要求我们要有问题意识和找准问题的能力。问题管理的三步曲:发现问题,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,发现问题是首要的一步,这一步没走好,就不可能有所谓的问题解决。从这个角度看,发现问题才是体现数字化从业人员能力高低的关键。
价值思维
客观地看,任何组织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,组织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,而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要有战略或经济上的考量,即什么问题迫切需要解决,什么问题的解决对组织具有明显的成效。
对组织而言,有些问题是首要的,有些问题是次要的,有些问题的解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有些问题的解决是费力大而见效微。问题是首要还是次要,取决于问题与组织战略的紧密与否;问题解决的成效大小,取决于问题与组织短板或业务模式的逻辑关系。
数字化建设中的价值思维,要求我们从组织战略的角度,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,找准问题,从而通过数字化建设去解决组织的首要问题,解决组织中那些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问题。
本文小结
在数字化建设中,从系统思维到应用思维,再到流程思维和数据思维,再到问题思维和价值思维,思维的高度愈来愈高,认知的深度愈来愈深。其中,系统思维和应用思维属于形而下,比较容易建立;流程思维、数据思维、问题思维和价值思维属于形而上,比较难以建立。系统思维、应用思维、流程思维、数据思维是告诉我们怎么做,而问题思维和价值思维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做。
形而上指导形而下,为什么要做决定了怎么做。因此,数字化建设要想取得明显的成效,我们必须从系统思维走向应用思维,从应用思维走向流程思维,从流程思维走向数据思维,从数据思维走向问题思维,从问题思维走向价值思维,这要求数字化从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数字化技术,还要熟悉组织的业务模式,更要深入理解组织的战略,以管理经济学等为指导去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。
数字化六度思维
丁肇之
14 五月, 2021
分享这篇文章
存档
登录 留下评论
数据管理与数字化转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