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PS与精益:“加法”与“减法”的融合
探讨CPS与精益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

自丰田汽车提出精益的理念,精益生产(Lean Production)已然成为制造业的运营标准和最佳实践。自2011年汉诺威MESSE大会上提出了工业4.0,与之类似的工业互联网、智能制造,等等,也成了制造业的热门话题。这些新提法到底是“旧瓶装新酒”,还是对原有制造管理体系的强化、升级或替代?弄清后者与前者的区别和联系,对于企业的应用实践和有序过渡,是十分必要的。在笔者看来,智能制造和精益生产之间不是替代关系,它们在愿景和理念上是类似的,在实现的方式和方法上则需要有机地融合。更明确地说,精益生产的目标、原则、方法和工具,要与智能制造的技术支撑——CPS(Cyber-Physical System,信息物理网络)进行有效融合。

(1)信息物理网络(CPS)

CPS是工业4.0和智能制造的主要技术支撑和赋能工具;离开了CPS,智能制造就是空中楼阁。对于CPS的结构化定义,软件厂商、咨询机构或行业协会都有相关模型(比如RAMI),但这些模型大都比较复杂。为了便于本文观点的展开,其实也可以用一个更普遍、更简单的模型架构——IPO来看CPSIPOInput-Process-Output,输入-处理-输出,可用于描述任何一个系统的基本架构。用IPO的模型视角来看,CPS的本质是关乎“数据获取-数据加工和存储-数据使用”的系统。

借助物联网技术,CPS强化了企业对物理世界的连接、监测、理解、沟通和控制能力,借助机器学习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技术,CPS强化了企业对数据的加工、存储和利用能力。另外,CPS还可以把对于物理过程的属性化、特征化、参数化信息提供上层的IT系统,以实现更整体、更全面的信息整合,为ITOT的融合提供坚实基础。

 2)精益生产系统(LPS

作为一种最佳实践,LPS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制造业的推崇。专家和机构对LPS的阐述以“精益制造屋”来体现,人们也可以把这个体系分为目标、流程、原则、方法和工具等五个层次(精益“塔”)。

LPS的灵魂是消除浪费,即通过持续地消除各种浪费来达成最高质量、最低成本和最短交期的经营目标。按笔者的理解,精益生产中的标准化、均衡化、目视化、自动化、准时化等流程、原则、方法和工具都是为消除浪费而服务的。当然,在精益的体系中,浪费的种类很多(八大浪费),各自的表现形式不一,消除的方法也有不同。

3CPS与精益的融合

人有六根,可知六尘,但其实所知的也只是现实世界的极小部分。科学告诉我们,人的眼睛只能看到现实世界中的部分色谱,人的耳朵只能听到现实世界中的部分频率,所以才有望远镜、显微镜、助听器之类的发明。同样,在企业实践中,人们所看到的浪费也只是现实中的“冰山一角”。在精益思想中,库存之所以是“万恶之源”,是因为库存可以掩盖企业的很多问题,它就像“海平面”,把各种浪费掩盖在水平面下,让企业无视,无听,无感。

“海平面”越低,露出的“冰山”就越多,企业所能识别的浪费也越多;相应地,可以消除浪费的途径和方法也就越多,预防风险和杜绝错误的措施也更有效。CPS的基础作用可以帮企业“做加法”,通过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,尽可能地把一切物理过程数字化、可视化和透明化,从而降低生产现场的“海平面”

有了CPS的“加法”,精益就可以更好地“做减法”,减去各种浪费,消除各种风险,杜绝各种错误,让企业始终保持健康、敏捷、安全地运行。CPS的“加法”是精益的“减法”的大前提CPS是“指挥棒”,精益是“冲锋枪”;有了“指挥棒”的准确定位,“冲锋枪”就可以实现“精准打击”。

  CPS的“加法”和精益的“减法”就是事物的“阴阳”,同根互生,互相促进,协同发展。CPS的“加法”是加“数据”,将物理世界数字化;精益的“减法”是减“浪费”,使无效作业零发生。只有先做好“加(Jia)法”,才有可能更好地做“减(Jian)法”;CPS和精益的相遇,就是“加法”和“减法”的美妙融合。

CPS与精益:“加法”与“减法”的融合
丁肇之
3 三月, 2020
分享这篇文章
存档
登录 留下评论
企业产品研发管理的咨询框架
“PPT”模型在产品研发中的应用